6月已入下旬,以往银行业在年中掀起的“揽储大战”却并未打响,反而在市面上很难找到一款年利率超过4%的存款产品。
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无疑是本周一正式启动的存款利率定价改革。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称“利率自律机制”)发布消息称,自当日起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即由原来的“基准利率×倍数”转变为“基准利率+基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改革启动后,银行纷纷跟进调整存款产品利率,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明显下调。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打击部分银行高息揽储的不当行为,有助于降低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下调将推升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同业揽储竞争犹存,中小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确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报道,存款利率定价方式转变为“基准利率+基点”,基点上限由自律机制确定,按照银行类别实施差异化管理。其中,四大国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所加基点上限分别为10BP、50BP、60BP,其他银行所加基点上限分别为20BP、75BP、80BP。
利率自律机制指出,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银行业整体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而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对此,多家银行的一线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其所在银行从周一开始便调整了存款产品利率,正如利率自律机制指出的那样,一年期以上存款产品的利率都有明显下调。
“周一我们就按照新的要求调整了存款产品的利率,比如现在3年期、20万起的大额存单利率是3.55%。”广州地区某股份行一线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产品此前的利率为3.95%,调整后利率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同样,该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目前为3.5%,而调整前为3.9%,下调了40BP。但上述两款产品利率已经是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后的最高水平,即分别较基准利率上浮80BP和75BP。
目前来看,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多数银行,在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都选择“一浮到顶”。
比如,中国银行目前在售20万起大额存单,6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利率均较基准利率上浮了60BP,但一年期以下大额存单利率上浮,一年期以上利率下浮。其中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较此前下调超过20BP。
而一向比较依赖“高息揽储”的民营银行也迅速作出了调整。6月21日,蓝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存款利率变更后,该行1年期及以内定存产品利率有所抬升,1年期以上(2年期、3年期)利率有所调降。其中,利率最高的3年期定存产品,利率由最高4.125%降至最高3.5%。
记者查阅多家民营银行APP发现,与蓝海银行一样,各家银行都不约而同地下调了1年期以上存款产品的利率。即便此前市面上常见的5年期、年化利率4.8%以上的存款产品利率也降至4%。
在监管取消“智能存款”、压降结构性存款、叫停“靠档计息”产品、围堵互联网平台存款的大背景下,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无疑将加大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揽储难度。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健恒分析称,存款利率定价方式调整后,大额存单、协议存款等利率降幅更大,考虑到大额存单、协议存款多为中小行揽储的工具,因此中小行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
但这种影响是否不可承受,目前来看并非如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的调整是面向所有银行,虽然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了,但同时有效打击了高息揽储等行为,“同业都处在利率较低的水平,反而创造了一种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
利率自律机制在公告中表示,新方案实施后,金融机构无需大幅调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一年以上的存款占比也较小,总体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影响都不大。
“下调存款利率已经说了好几年了,我们也一直在给客户建设心理预期,投资者迟早要接受这个现实。”上述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就揽储而言,她并没有感觉到因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而带来额外压力,作为从业者本身早已有心理预期。
但她也向记者吐槽,银行的考核压力依旧很大,“银行不会因为存款利率降低就放松对员工的考核要求的。”
“客户一般不会锚定产品形式,更多是锚定收益率,某个产品收益率下滑了就会失去市场,但其他产品会顶上。”另一股份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他目前更多的建议客户转变投资方式,做一些资产配置,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市场无风险收益下行将是必然趋势。“对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较高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此外,董希淼也建议中小银行回归本源、立足本地,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良性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留住客户来增加和稳定核心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