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初探

这里是广告

2020年7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长江流域禁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决策。流经娄底境内的资江,作为长江重要支流,有鳜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江油溪河拟尖头鲌及蒙古鲌国家级社会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我国鱼类资源的基因宝库,也是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典型代表。资江流域在娄底境内共有115公里,流经冷水江市和新化县2个市县,且集中于县城,执法队伍疲于奔命,执法效率和案件处理效率欠佳,救火式执法是常态,难以高效开展资江流域禁捕工作。

要实现禁捕工作的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决策、闭环处理,必须摒弃原有的执法队集中执法模式,推行禁捕段落的网格化管理,同步构建沿岸、水面、空中的立体综合智慧监管手段,人防技防有效融合补充,打造长江禁渔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禁渔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按照长江流域行政归属,将长江流域按乡镇划分为各个网格,对于跨域较大的乡镇,将网格下沉细分到村,确保每个网格都有至少3名禁捕联合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和每个网格出发至境内负责的流域,耗时不超过30分钟,以实现责任定位清晰、响应及时、出警快速。

联合执法的流程,应根据每个区县的具体情况明确,并通过多次演练、实际抓捕总结进行调整,可以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但必须固化联合执法流程,减少临时调度磨合历时,避免损失预警、抓捕时机。

为确保违法捕捞事件的及时发现,管早、管小,需要将智慧渔政系统作为实现网络化管理落地的重要手段,尽早建设、应用到位。智慧渔政系统应通过采用高架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全面提升渔政工作感知能力,为网格化管理提供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撑,提供完整、可溯的信息依据:

系统应具备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高点监测。用通信铁塔的既有高度,提供宽阔的监控视野,每个点位至少实现2—3公里高清巡航,高低结合,实现宽领域由面至点的监测;二是,精准执法。疑似捕捞渔船进入警戒区域即开始连续跟踪,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进行视频取证,证据链完整,联合调度,实现最优执法,对执法全流程进行监管,实现闭环管理,执法过程全程可溯;三是,开放共享。所有监控设备均可实现“一机多用”,通过平台功能的不断升级,应用于河道监管、采砂治理、智慧综治等项目,促进视频共建、共享、共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为后期禁渔延伸的功能实现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四是,运维监管模式革新。应具备完善的设备监管网络,设立故障调度子系统,对故障处理全流程管控,各类评估数据及时输出,实现平台运行效果长期有效监管。

二、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实践

娄底市农业农村局依托娄底市铁塔分公司丰富的存量铁塔资源,立足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了一套采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IP通信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网络图像监控系统,对资江流域进行全面监控,着力于及时发现、制止和打击非法捕捞及各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的违法行为,第一期建设44个高点监测点位,基本实现娄底境内资江全域覆盖。

系统平台在市局统一搭建,便于后期功能模块的统一增加补充,也便于集中运维管理,同时,还可减少区县财政压力。前端点位由区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局、水利局、公安局联合查勘选定,为网格化管理的落地奠定良好基础。对于监控距离较近的点(1公里~1.5公里以内),采用热成像双光谱球机,对于监控距离较远(1.5公里~2.5公里),主要设计采用热成像双光谱中载云台;系统配备船只检测算法,7*24小时对覆盖范围内河段进行监测,采用具备深度学习功能的智能摄像头,通过不断采集各类渔船素材,对现场船只识别场景进行持续的算法训练,不断的迭代训练优化,提升识别精准度和适配性。

按照点位覆盖范围,将监控点位逐一对应至乡镇网格化管理人员,同时,对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配置全区、全市的权限,既能实现网格管理人员的快速响应,也能实现上级单位的及时核查督办、及时指挥调度。

根据摄像头监测到的河段,我局将摄像头逐一对应到指定的执法人员,目前冷江配置了18个网格执法账号,新化配置了26个网格执法账号,同时对县、市各级管理人员均配置了不同权限的账号,实现了禁捕工作的网格-县-市三级管理。冷江采取公安人员与渔政执法人员联合出动的模式,一发具发;新化采取渔政执法人员与公安人员分段负责的方式,渔政执法人员负责水面围堵,公安人员实施陆地抓捕,县、市执法大队进行应急调度协调。

当有非法渔船进入禁捕区,智慧渔政系统通过行为分析和智能跟踪的方式,及时产生报警提醒,报警信息详细内容包括事件类型、时间、检测设备名称、设备所在地的地图截图、双通道抓拍图及预览、回放画面等,并能联动可见光镜头进行抓拍(夜间自动开启激光给可见光补光,类似黑白图片的单色效果);这些信息打包在一个告警信息中,通过APP自动推送至相应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接到告警信息后,对报警内容进行判断(无需出警的可以直接结束)、根据实际需要实时调看现场画面,对现场周边进行观测,快速组织联合执法人员商定抓捕方案,出警执行抓捕。网格管理员执行逐步并上传抓捕信息及告警处理结果后,才能结束该项流程;通过系统提供的手机APP应用功能,可通过手机现场拍照,录像,并通过手机APP上传系统,准确记录执法现场问题、处理方式、处理结果,便于事后追溯,实现对执法过程全纪录,执法流程的电子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

事后各级管理人员也可对事件发生视频资料进行相应的查询分析与统计,分析粒度可以到网格、区县,可以分时段、分事件类型、处置结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报警事件进行闭环管理。

除了抓捕工作,网格人员也需要进行日常巡视,应用智慧渔政系统后,网格管理人员可以给渔政执法人员派发巡查任务,执法人员手机APP收到巡查任务后进行确认接收,然后前往现场巡查,巡查过程中通过手机现场拍照,并可在手机APP中录入巡查过程、巡查结果,实现管理闭环。利用视频系统,网格人员在一天内,可多次在现场人员无感知的前提下进行河段巡逻,既不打草惊蛇,又能及时发现异常,提前准备应对措施,实现常规化动作与紧急抓捕的高效结合,网格化管理的高效性充分彰显。

三、网格化管理体系应用效果及后期改进方向

长江流域资江水域娄底段自依托智慧渔政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后,每段水域尤其是重点水域有了本地网格人员实时管理,巡视及时,出警迅速,工作落地稳妥高效,较传统模式的管理效果有明显提升,且随着网格内响应模式的固化和不断优化,工作效率还在逐步提升。

日常巡视及时。网格化管理后,一个网格平均负责的河段在单程一小时以内,每日巡视工作可通过现场巡河与远程巡河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已作为日常规定动作;因配套的APP应用操作便捷,热成像功能可在夜间发挥作用,网格管理人员在敏感时段,还会通过手机多次巡视,主动发现异常,提早预防,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响应出警迅捷。依托智慧渔政系统,搭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后,网格管理人员接收告警信息到出警的时间较前期缩短了30分钟以上,雷霆出击,威慑力迥异于前;

工作管理闭环。发现、告警、预判、执法,各个环节都有系统进行记录,随时可进行执行情况追溯及反馈,网格人员可及时对禁捕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我核查,及时总结不足,优化短板环节,持续提升工作效率。

后期,我局拟在全市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响应效率,不断优化网格配置模式,完善网格单元硬件设施,促进网格人员对智慧渔政系统的熟练操作运用,为长江禁捕工作的长治久安摸索出更高效适用的模式。

作者:湖南省娄底农业农村局 陈卫华

这里是广告,联系